安龙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2,940次阅读
没有评论

黔西南的历史记忆库——安龙县

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安龙县,自古便是滇黔桂交界的文化重镇。这座以喀斯特地貌闻名的城市,不仅拥有招堤荷花、十八先生墓等历史景观,更以系统的地方文献编纂传统著称。从明清至当代,安龙人通过持续修志,将山川风物、民族融合、社会变迁凝练为文字,形成独特的文化基因库。

明清方志:奠定地方史志根基

安龙的修志传统可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当地士绅首次编撰《安隆所志》,记录土司制度下的军事建制与民族分布。清代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刊行的《安龙府志》,是现存最早的完整地方志,全书分舆地、赋役、职官等八卷,详载改土归流后的行政沿革。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的《安龙县志稿》,新增物产志与艺文志,其中收录的布依族古歌、苗族芦笙词谱,成为研究少数民族语言艺术的珍贵资料。这些古籍原本藏于贵州省图书馆,近年已通过数字化实现地方志下载服务。

民国方志:近代化视野下的革新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安龙县风土志》采用现代测绘技术绘制县域全图,首次标注公路线与矿产资源。编纂者王克敏引入章节体例,单列《实业志》分析桐油、茶叶等特色产业,体现从传统史志向实用型志书的转型。1948年编印的《安龙县抗战史料辑要》,虽未正式纳入县志序列,但以专题形式保存了战时人口迁徙、物资调配等鲜活记录,现存孤本藏于安龙县档案馆。

新中国的系统化编修工程

1959年启动的新编《安龙县志》,历时22年完成初稿,首次设立民族专章,系统梳理布依族“三月三”、苗族“跳花节”等民俗。1992年出版的修订本增设环境保护篇章,反映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早期探索。2015年推出的《安龙通史》,突破传统地方志编年体例,采用“政治·经济·文化”三维叙事结构,配套制作的电子版支持全文检索与县志下载,访问量已突破10万次。

数字化时代的方志资源整合

安龙县方志馆2021年建成“数字方志云平台”,将散见于各时期的38种地方志、17部行业专志(如《安龙水利志》《安龙教育志》)及200余册文史资料数字化。用户可通过“方志贵州”网站免费获取乾隆《南笼府志》高清扫描件、民国田赋档案等资源,其中《安龙县志(1992版)》PDF文件的地方志下载量位列全省县级志书前三。该平台还开辟口述史专栏,收录20位百岁老人关于屯堡文化、马帮贸易的回忆录音。

安龙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犹如一部立体的地方史册,从竹简手抄到云端共享,不仅延续着“国有史、郡有志”的文化传统,更通过技术创新让尘封的文献焕发新生。当游客驻足招堤诵读古人留下的荷田赋时,这些跨越时空的文字,正在数字载体中继续讲述“荷都”的千年故事。

安龙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