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20次阅读
没有评论

福泉市:黔南历史的文化地标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古称“平越”,因境内有道教圣地福泉山而得名。这座城市自明代设府以来,便是西南地区军事、商贸与文化的枢纽,古城墙、葛镜桥等遗迹印证了其六百余年的沧桑。作为多民族聚居地,福泉融合了汉族、苗族、布依族等多元文化,而记录这些历史脉络的核心载体,正是历代编纂的地方志县志

明清方志:奠定文献基础

福泉的方志编纂始于明代。万历年间,《平越府志》首次系统梳理了辖区内的山川、物产与民俗,成为后世修志的蓝本。清代乾隆年间修订的《平越直隶州志》进一步扩充内容,增设“土司”“兵防”等章节,详述改土归流政策对地方治理的影响。光绪版州志则补充了咸同年间的战乱史料与重建历程。这些古籍现藏于贵州省图书馆及国家方志馆,部分影印本可通过官方渠道实现县志下载,为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民国至当代:方志的转型与完善

民国时期,平越县(今福泉)虽未独立刊印县志,但《贵州通志·平越篇》收录了当地农业、教育及抗战动员等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福泉于1985年启动首部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1992年出版的《福泉县志》采用“大事记+专业分志”体例,重点记载矿产开发、交通建设与民族政策。2017年推出的续修版《福泉市志(1991—2015)》增设大数据产业、生态旅游等现代章节,并附电子版供公众地方志下载,体现了方志编纂的与时俱进。

专题志与文史资料:多维视角的补充

除综合性县志外,福泉还整理了大量专题文献。例如《福泉军事志》详述了明代平越卫所制度与红军长征过境史实;《福泉民族志》聚焦苗族“杀鱼节”、布依族“六月六”等非遗项目。政协文史委编辑的《福泉文史资料选辑》收录了抗战时期交通大学迁校平越的口述记录,填补了官方档案的空白。这些资料与地方志互为补充,构建起立体化的地方记忆库。

数字化与方志文化传播

近年来,福泉市档案馆推出“方志云平台”,将明清至当代的49部地方志县志数字化,用户可在线检索或申请县志下载。同时,当地利用方志内容开发文旅项目,如以清代方志记载的“竹王城”传说为核心,复原夜郎文化体验区。这种“古籍活化”实践,让《福泉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不再是尘封的史料,而是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文化引擎。

从竹简到云端,福泉的方志体系跨越时空,持续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兴衰与重生。无论是研究者考证史实,还是游客探寻文化根脉,这些文献始终是打开黔南古城的一把钥匙。

福泉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