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安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2,39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千年古邑和安县的方志传承

位于江淮腹地的和安县,建县历史可追溯至南朝梁代。这片土地因水陆通达而商贸繁荣,明清时期成为漕运重镇,至今仍保留着青石板街巷与古码头遗址。作为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和安县历代编修的地方志文献,成为解码其历史脉络的核心钥匙。

明清方志奠定文献基础

明万历八年(1580年)首部《和安县志》问世,详细记载了县域疆界、赋税制度及水利工程,其中对“九圩十三闸”防洪体系的图文注解,成为后世研究江淮水利史的重要参照。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修本增补了商贸集市与书院名录,特别收录了本地学者编纂的《漕船考》全文。光绪版县志则新增地图册与人口统计专卷,现存孤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古籍部。

民国方志的系统化转型

1936年铅印版《和安新志》开创了现代方志体例,增设“实业”“教育”独立章节,收录了陇海铁路支线勘测报告等近代化史料。该版本在1980年代经影印再版后,成为学界研究江淮近代化的高频引用文献。值得注意的是,县档案馆近年公开的《民国税务档案辑录》,与这部地方志形成互补,完整还原了战前工商业发展实态。

数字时代的方志资源共享

2012年启动的“和安记忆工程”实现了古籍方志数字化,县图书馆官网开放了乾隆版、光绪版县志下载服务,PDF文档均附带考释批注。民间团体制作的《和安老照片集(1890-1949)》电子版,作为非官方地方志下载补充资源,生动再现了消失的城隍庙戏台与百年茶肆风貌。

文史资料中的多维叙事

《和安文史》季刊自1983年创刊以来,累计发布口述史稿件400余篇。第57辑“运河号子采录专题”整理了二十位老船工的方言唱词,为县志中缺失的民俗章节填补了活态样本。2021年出版的《和安县文物志》,则通过考古发掘报告与碑刻拓片,实证了方志记载中“唐代盐仓遗址”的具体坐标。

目前,涵盖27种版本的和安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数据库正在建设中,未来将整合历代方志、专业志书及民间文献。这项工程不仅延续了千年古邑的文化命脉,更让散落在故纸堆里的历史细节,重新流动在当代人的视野之中。

和安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