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5,820次阅读
没有评论

塞外青城的记忆拼图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坐落于阴山南麓,黄河支流大黑河畔。作为草原丝路的重要节点,这里曾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融之地。自明代建城至今,呼和浩特的历史脉络被镌刻在一部部地方志县志中,成为解读这座城市的密码。

从归化城到绥远省:明清方志中的边疆图景

明万历年间,随着阿拉坦汗建城,呼和浩特的前身“归化城”登上历史舞台。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万历朔平府志》虽已散佚,但清代补修的《归绥道志》中仍保留着明代边防要塞的珍贵记载。乾隆年间编纂的《归化城厅志》详细记录了“旅蒙商”贸易网络,其手抄本现存内蒙古档案馆,成为研究晋商文化的基石。光绪版《绥远通志稿》则首次系统梳理了归绥地区(今呼和浩特)的军政建制,其中“召城七寺”的记载印证了藏传佛教在此地的深远影响。

民国县志里的社会变革

1912年设立的归绥县催生了近代化县志编纂体系。1934年刊印的《归绥县志》采用西方方志学体例,设立“垦务志”“实业志”等新门类,记载了平绥铁路通车带来的现代工业萌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民族志”章节,用汉、蒙双语记录了土默特旗与归化城的族群互动。该志近年已完成数字化整理,在自治区图书馆官网提供县志下载服务,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

新中国以来的方志工程

1958年启动的《呼和浩特市志》编纂,开创了社会主义新方志体系。历经三次修订的2000年版市志共12卷,其中“城市建设志”用对比照片呈现了从驼队商道到立体交通网的巨变。各辖区地方志如《土默特左旗志》《玉泉区志》等相继问世,玉泉区志中“老归绥街巷考”章节,通过200余张手绘地图还原了明清街巷格局。这些志书在“中国国家数字方志馆”平台开放地方志下载,累计下载量已突破10万次。

碎片中的完整:文史资料补遗

除官方修志外,1980年代开始的文史资料抢救工程同样重要。《呼和浩特文史资料》辑录了368份口述史料,包括末代土默特都统的回忆录、大盛魁商号账簿残页等。新城区编辑的《塞北关史料汇编》收录了1914-1949年间238份关税文书,填补了县志中对外贸易数据的空白。这些“非典型”史料与官方志书共同构成《呼和浩特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的完整拼图,让流动的历史在纸上凝固成永恒坐标。

呼和浩特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