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3,445次阅读
没有评论

千年古邑:大宁县的历史脉络

坐落于黄土高原东南缘的大宁县,自古便是晋陕要冲。这片土地见证了商周青铜文明的余韵,承载了明清商贸驼铃的回响。作为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其两千余年的建制史在历代县志中镌刻下独特印记,现存最早的《大宁图经》残卷可追溯至宋元时期,印证着方志编修传统的源远流长。

明清方志体系的确立与流变

明代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刊行的《大宁县志》开创了系统修志的先河,全书八卷详录山川形胜、赋税田亩,其中「三塬九川十八峁」的地貌记载成为后世地理考据的重要依据。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修本新增「物产志」「风俗考」,特别记载了当地特有的「翅果油树」生态群落与「架火节」民俗活动。光绪年间三次补修的地方志手稿现藏于县档案馆,其间的灾异录与水利图,为研究清末华北旱灾提供了珍贵史料。

民国至当代的志书传承

1936年编纂的《大宁县概览》突破传统体例,首创「新式统计表」与「实业调查报告」,收录了红军东征期间在太仙洞设立兵站的历史细节。1985年启动的新编《大宁县志》历时九载完成,增设「方言志」与「革命斗争纪略」,数字化工程使得部分章节已实现县志下载服务。2018年出版的《大宁通史》作为地方史志的创新成果,整合了散见于《临汾地区志》《吕梁山区经济考》等区域性文献中的关联记载。

民间史料与专题研究

除官修志书外,大宁的文史宝库还包含丰富的地方文献:清代《午城酒坊账簿》揭示了晋商酒业贸易网络,《道教龙门派铁钟铭文》补充了宗教传播史料。近年整理的《大宁碑刻集录》收录宋至民国碑碣217通,其中金代「修河碑」与明代「义学田碑」均被收入《山西石刻丛编》。研究者可通过省图书馆官网获取部分地方志下载资源,而《太德塬村史》《曲峨镇记忆》等民间修志成果,则为微观史研究提供了鲜活样本。

数字时代的方志新生

随着「数字方志工程」推进,大宁已建成包含23种古籍方志、189件契约文书的数据库,其中明代万历版《大宁县志》高清扫描件实现全文检索。县方志办联合高校开展的「口述史采集计划」,将晋南秧歌传承人口述资料纳入新型地方志编纂体系。在《大宁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专项成果中,历代志书的版本流变与存佚情况得到系统性梳理,为黄河文化研究提供了完整的县域文献谱系。

大宁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