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崖市:丝路西陲的千年印迹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茫崖市,坐落在柴达木盆地与阿尔金山交界处,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驿站。这座戈壁新城承载着汉唐驼铃的回响,也见证着现代工业的崛起。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地方志编纂成为记录这片土地变迁的重要载体。
方志编纂的时空脉络
清光绪年间编纂的《茫崖卫志》手抄本残卷,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县志类文献,现存于青海省档案馆。这份泛黄的文档记载了游牧部落与戍边军屯的共生关系,其中关于「尕斯池」(今尕斯库勒湖)盐业开采的记录尤为珍贵。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茫崖县志稿》油印本问世,首次系统梳理了当地蒙、藏、回、汉多民族聚居形态。这部未正式刊行的志书现存完整度达87%,2017年已实现数字化处理,在青海省地方志下载平台可查阅高清扫描件。
当代志书的体系化建设
1955年建政后,《茫崖工作志(1955-1980)》以铅印本形式内部发行,详细记载了冷湖油田开发与青藏公路建设的壮阔历程。2002年出版的《茫崖市志(1981-2000)》,增设「资源勘探」「生态保护」等现代章节,获评全国第二轮修志优秀成果。
近年推出的《茫崖年鉴》系列,每年更新矿产储量、光伏发电等动态数据。其中2019卷特别设立「火星地貌」专题,记录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过程,该卷电子版可通过市档案馆官网进行县志下载。
特色文献的多元呈现
《茫崖文史拾遗》系列丛书(2008-2020)辑录了大量口述史资料,包括1950年代地质队员的勘探日记、哈萨克族迁徙史诗等珍贵内容。第八辑收录的「翡翠湖形成考」,通过卫星影像对比与盐工访谈,还原了工业采矿区演变为网红景点的全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茫崖市委党校编纂的《阿尔金山脉动植物图谱》(2015),虽非传统地方志,但其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科学考察,为后续修志提供了重要参考。该图谱纸质版已绝版,但电子版仍可在省级地方志下载数据库获取。
数字时代的方志传承
目前,「茫崖数字方志馆」建设项目已完成首期工程,将22种珍贵旧志转化为可全文检索的PDF文档。其中民国《茫崖风土调查录》孤本的高清数字化,让研究者能清晰辨认毛笔批注的石油露头标记。对于需要深度研究的学者,平台提供县志下载的矢量图版本,便于进行地理信息比对。
《茫崖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的完整目录已通过区块链技术存证,确保历代修志成果的传承可溯。这种古今交融的文献保护方式,恰如茫崖市本身——既留存着驼队踏出的古道遗痕,又铭刻着现代勘探车的新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