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粤西古城的历史记忆
廉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雷州半岛北端,是连接两广的重要门户。这座城市因境内九洲江水质清澈而得名“廉泉让水”,自南朝梁武帝时期建制以来,已有1500余年历史。作为粤西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廉江的地方文献体系以县志和地方志为核心,记录了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发展的完整脉络。
明清方志:奠定文献基础
廉江最早的方志可追溯至明代嘉靖年间的《石城县志》。石城县为廉江旧称,这部县志以手抄本形式流传,记载了当地户籍、山川与民俗。清代乾隆年间,知县周硕勋主持编纂《石城县志》(1755年),首次系统梳理了城池建设、科举名录和物产分布,现存木刻版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光绪十八年(1892年),《石城县志》完成最后一次修订,增设“海防”“盐政”等条目,反映晚清海疆治理特色。这些古籍为当代学者研究岭南社会变迁提供了珍贵底本,部分内容已通过数字化实现县志下载。
民国至新中国的志书转型
民国时期,廉江方志编纂转向实用主义。1933年刊印的《石城县乡土志》突破传统体例,增设“实业教育”“公路建设”章节,现存油印本收录于湛江市档案馆。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启动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但因历史原因中断。1985年,《廉江县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历时八年完成120万字的新志,涵盖1949年至1985年间的工业崛起、农业改革与文化嬗变,该书于1995年公开出版,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县域发展的权威档案。
当代地方志体系的多维拓展
进入21世纪,廉江方志体系呈现专题化、系列化特征。《廉江年鉴》自2002年起连续出版,年度记录经济发展与民生数据。地方志办公室还组织编纂了《廉江水利志》《廉江华侨志》等行业志,其中《安铺镇志》作为广东首批名镇志,详细梳理了这座商贸古镇600年的航运史与饮食文化。2017年上线的“廉江数字方志馆”整合了43种电子版文献,公众可通过官网实现地方志下载,馆内《廉江姓氏源流》《红色廉江口述史》等专题资料下载量已突破10万次。
文史资料:民间记忆的活态传承
除官方修志外,廉江文史工作者抢救性收集了大量民间文献。1984年刊行的《廉江文史》辑录了抗战时期粤桂边纵队的口述史料;2011年出版的《九洲江畔古碑刻》收录了唐至清代的167通碑文,其中明代“禁伐水源林碑”被誉为岭南最早的环保法令。近年来,廉江市图书馆推出“古籍再生计划”,将馆藏的清代地契、族谱进行高清扫描,部分资源已纳入地方志下载专区。
廉江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不仅构建了城市文化基因库,更通过数字化工程让尘封的文献焕发新生。从木刻版到PDF文档,从藏书楼到云端存储,这些跨越时空的文字正在续写廉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