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中矿城的岁月留痕
合山市坐落在广西中部,因煤而兴,是20世纪新兴的工业城市。其前身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的村落聚落,清末民初因矿产开采渐成集镇。1950年设立合山矿区,1981年正式建市。这座以煤炭资源闻名的城市,不仅承载着工业发展的记忆,更通过历代编纂的地方志与县志,将历史脉络完整留存。
从矿务档案到系统方志
合山的文献编纂始于矿业档案。清末民初,地方乡绅与矿务局曾整理《合山矿务纪略》,记录早期开采技术与矿区社会形态,虽未正式刊印,但手抄本现存于市档案馆,成为研究近代工业史的重要依据。新中国成立后,合山进入地方志编修高峰期。1985年首部《合山市志》启动编纂,历时8年完成,涵盖地理、经济、文化等17个门类,其中“矿业沿革”章节尤为详实,收录了1949年前后矿区所有制变迁的一手资料。
1998年出版的《合山县志(修订版)》补充了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化进程,新增“环境保护”与“产业转型”专题,反映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困境与探索。2015年,合山启动第二轮县志续修工作,首次引入数字化地图与口述史访谈,2020年出版的《合山市志(2000-2020)》增设“采煤沉陷区治理”篇章,凸显时代特色。
数字化时代的方志传承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合山历史文献的保存与传播方式发生变革。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广西图书馆,将7部历代县志与地方志扫描归档,建立“合山方志数据库”,公众可通过官网实现县志下载与地方志下载。其中,《合山矿业文史辑录》《民国合山户籍档案汇编》等珍本首次公开电子版,为学者研究提供便利。此外,合山还推出“方志文化进社区”项目,将地方志内容转化为短视频与互动展板,在乡镇文化站循环展播。
文史资料的多元拼图
除官修志书外,合山的民间文史汇编同样丰富。市政协文史委主编的《合山记忆》系列已出版12辑,收录矿工日记、家族族谱、民俗图谱等散佚资料。其中《井下三十年——老矿工口述史》以个人视角还原计划经济时期矿区生活,弥补了县志中基层叙事不足的缺憾。2019年,合山中学教师自发编纂《合山植物志》,系统记录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的植被变化,成为首部民间撰写的专业领域志书。
镌刻城市灵魂的方志基因
合山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如同一部城市基因图谱,从清代手抄矿务文书到当代数字化志库,从宏观历史叙事到微观个体记忆,层层叠加的文献体系构建起立体的人文坐标。这些文本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基石,更在城市化进程中成为市民身份认同的载体。当老旧矿坑改造为地质公园,当档案馆内的县志下载量突破万次,合山证明:工业城市的厚重历史,从未与时代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