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5,415次阅读
没有评论

山水古邑:荔浦县的千年文脉

荔浦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漓江、柳江交汇处,自古为桂北重镇。其名始于唐代,因盛产荔枝与平畴沃野得名。喀斯特地貌与农耕文明交织,孕育了独特的民风民俗。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荔浦县的历史记忆被完整收录于历代编纂的地方志县志中,形成贯通古今的文献体系。

方志源流:从清代刻本到当代修志

荔浦县现存最早的县志可追溯至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荔浦县志》,全书四卷详载山川、赋役、职官,其中收录的《八景图》以木刻版画再现古城风貌。光绪六年(1880年)重修版增设《物产考》,特别记载了荔浦芋的栽培技艺,这份农耕档案至今仍是研究本土农业史的核心文献。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地方政府组织续修县志,新增《交通志》《教育志》,铅印本中收录的粤桂商道地图与学堂名录,折射出近代化进程对边陲县城的影响。该版本现存广西图书馆,近年已实现数字化县志下载,供研究者远程查阅。

文史深耕:新中国后的系统整理

1959年编印的《荔浦县简志》开创社会主义新方志体例,将合作社运动、水利建设等内容纳入记述范畴。1986年启动的第一轮地方志编修工程历时八载,形成百万字的《荔浦县志(1996版)》,其《经济编》以数据图表呈现改革开放后的产业转型,被多所高校列为区域经济研究参考书。
2012年出版的《荔浦县志(2005版)》增设光盘版,成为广西首批实现电子化地方志下载的县域单位。该志书特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章,完整收录文场戏、傩舞等14项濒危技艺的图文档案。

民间记忆:散落乡野的文史拼图

除官方修志外,民间文史资料构成重要补充。1984年成立的荔浦县政协文史委,累计编印《荔浦文史》34辑,收录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疏散史料、知青口述实录等珍贵内容。大塘镇《甘村族谱》中发现的明代地契拓片,经考证补充了县志中田赋制度的细节缺失。
这些散见于村镇的碑刻、族谱、契约,通过2018年启动的“乡村记忆工程”进行数字化归档。部分资料已在“广西数字方志馆”平台开放地方志下载,实现碎片化文献的系统整合。

数字方志:古今对话的新载体

随着“数字广西”建设推进,荔浦县建成全区首个县域方志数据库。该库不仅收录历代县志影印本,还导入地名沿革GIS系统,用户可在线对比清代舆图与卫星地图的空间变迁。2021年上线的微信小程序“荔浦记忆”,提供《民国荔浦县治图》等高清档案的县志下载服务,单日访问量最高突破2万人次。
荔浦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工程,正以科技手段重构历史叙事。从宣纸墨香到云端数据,这座岭南古城的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荔浦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