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22次阅读
没有评论

黔中古城的人文记忆

坐落于贵州省毕节市的织金县,是一座兼具喀斯特山水与人文底蕴的历史名城。自元代设州以来,其行政建制历经变迁,明洪武年间改称“平远州”,民国初年定名织金。这片土地上保存的地方志文献,如同穿越时空的密码,记录着七百余年的地理沿革与文化脉络。

明清方志的奠基与流变

康熙五年(1666年)成书的《平远州志》开创了织金县志编纂的先河,这部由知州黄元治主持的志书,以四卷本收录城池、赋税、职官等核心内容,其木刻版本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古籍部。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的《平远州续志》新增民族风物篇章,苗彝等少数民族的节庆习俗首次得到系统性记载。这两部古籍的影印本已通过贵州省数字方志馆实现地方志下载,为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民国文献的抢救性整理

1938年编撰的《织金县志稿》是政权更迭期的特殊见证。时任县长王佐联合本地士绅,在战火纷飞中完成二十卷手抄本,其中《物产志》详细记载了织金砂锅、苎麻布等传统手工业图谱。2015年,织金档案馆启动“方志重生计划”,将虫蛀严重的原始稿本进行高清数字化处理,现在访问其官网即可完成县志下载,高清扫描件精确还原了毛笔批注的细节。

新方志编纂的体系化工程

1984年启动的新编《织金县志》耗时八年完成,这部120万字的巨著采用现代方志体例,单设《水利电力》《乡镇企业》等章节,客观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轨迹。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出版的《织金县志(1991-2015)》,其电子版在“方志中国”平台开放地方志下载,新增的《脱贫攻坚纪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卷册,运用GIS技术绘制了苗族跳花坡、穿青人傩戏的文化空间分布图。

文史资料的立体化挖掘

除官方县志外,民间文史工作者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织金文史资料选辑》自1982年起连续出版23辑,收录了“财神庙建筑考”“清代盐道碑刻录”等400余篇口述史料。近年上线的“织金记忆”数据库,将散落民间的契约文书、族谱碑拓进行数字化汇编,其中清末熊氏家族《山林界址讼状》等文书,为研究喀斯特地区土地制度提供了全新视角。

在数字化浪潮中,织金县地方志版本汇总已形成古籍影印、新志修订、数字档案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从泛黄的手抄本到云端数据库,这些承载着黔西北文明基因的文本,正在新时代焕发出独特的文化生命力。

织金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