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古邑巫溪县
巫溪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长江支流大宁河贯穿全境。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巫咸古国。境内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池坝、千年盐业遗址宁厂古镇等文化地标,承载着独特的山地文明记忆。这片土地上保存的历代地方志,成为解码其历史脉络的关键载体。
方志编修的历史传承
清代是巫溪县志编纂的重要时期,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首部《大宁县志》问世,详载盐业兴衰与山地农业经济。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版本新增《物产考》《边防志》,特别记录了白鹿引盐、古栈道等地域特色。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巫溪县采访册》虽未正式刊行,但其手抄本保存了大量民俗资料,现存于重庆图书馆的孤本已成为研究近代社会变迁的珍贵文史资料。
新时期的志书体系
1985年启动的新编《巫溪县志》历时八年完成,全书设32卷,首次系统梳理了1911-1988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变革。2012年出版的《巫溪县志(1989-2010)》增设生态旅游专章,反映退耕还林与景区开发进程。配套编纂的《巫溪县乡镇简志》涵盖30个乡镇,其中《宁厂镇志》单列盐业技术传承章节,《红池坝镇志》完整收录高山草场动植物图谱,构成立体化的地方志资料库。
数字化时代的文献保护
重庆市数字方志馆已实现1911年前县志下载服务,清代两部《大宁县志》高清扫描件可供学术研究。民间团体“巫咸文化研究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地方志下载链接,其中《巫溪盐务志》《巫溪民歌集》等专题资料下载量突破万次。县档案馆建立的民国地契、族谱数据库,使散佚民间的23份《徐氏族谱》、17套盐商账簿得以数字化再生。
多元化的地域文化挖掘
《巫溪县地区志》工程催生出《巫溪中药材图志》《大宁河古栈道考察报告》等衍生成果。政协文史委主编的《巫溪文史资料选辑》已出版19辑,口述史专辑收录82位老盐工、背二哥的生存记忆。2021年发现的明代《大宁场图说》残卷,经与现存县志比对,证实了宋代以来盐卤分配制度的延续性,该文献电子版已纳入地方志下载资源目录。
《巫溪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作为文化基因库,不仅保存着盐马古道的商旅密码,更在数字化浪潮中焕发新生。从宣纸墨迹到云端数据,这些方志文献始终是读懂这座山水之城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