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14次阅读
没有评论

九龙江畔的千年古邑

位于福建省南部的平和县,地处九龙江上游,自古便是闽粤交界的商贸重镇。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建县,因王阳明奏请“寇平而人和”得名。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的交融,更以丰富的文献遗产闻名,尤其是历代编纂的地方志县志,成为研究区域历史的重要载体。

明清方志:奠定文献基础

平和县的方志编纂始于明代。据记载,首部《平和县志》成书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由知县王禄主持修纂,系统梳理了建县初期的地理、赋税与民俗。清代康熙、乾隆、嘉庆三朝相继重修,其中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版本增设《物产考》,详细记载了琯溪蜜柚、白芽奇兰茶等特色物产,为后世研究农业史提供了珍贵数据。这些早期县志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古籍部,部分内容已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县志下载

民国至当代的续修与创新

民国时期,平和县成立文献委员会,于1936年完成《平和县新志稿》,首次引入现代测绘技术绘制县域地图,并增设《实业志》章节,记录近代工商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于1989年启动新一轮修志工程,1994年出版《平和县志(1989年版)》,增设“土楼文化”“三平祖师信仰”等特色篇章。该书电子版已纳入福建省数字方志馆,支持在线地方志下载,方便学者远程查阅。

专题志书与文史汇编

除传统县志外,平和县还编纂了多部专题志书。1999年出版的《平和县水利志》详细记录了九龙江流域水利工程史,2020年编印的《琯溪蜜柚志》成为全国首部单一农产品专志。县政协文史委整理的《平和文史资料》系列丛书,收录了抗战时期华侨捐资、闽南红军活动等口述史料。这些文献与地方志互为补充,构建起立体化的历史研究体系。

数字时代的方志传承

为推进文化遗产共享,平和县档案馆于2018年启动“古邑记忆”工程,将馆藏明清至民国的12种县志孤本进行高清扫描,其中《嘉靖平和县志》影印本已实现全文地方志下载。2021年,联合高校开发的“平和方志地理信息系统”,将历史地名、古道变迁与现代GIS技术结合,让古籍中的“九峰十二景”“三十六隘”重新焕发生机。

平和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不仅是一部部典籍的集合,更是跨越五百年的文明对话。从木刻版到数字化文档,这些承载着土地记忆的文字,始终在讲述着九龙江畔的兴衰故事,为当代人守护着文化根系。

平和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