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志1986至2005

5,284次阅读
没有评论

在安徽中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县城正在悄然崛起,这就是位于合肥市西南的肥西县。1986年至2005年,这二十年是肥西发展历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作为《肥西县志》记载的重要历史阶段,这段时期见证了肥西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化新城的华丽蜕变。通过查阅《地方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肥西在这二十年中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一、农业发展:从传统耕作到现代农业的转型

作为合肥市的重要农业基地,1986年的肥西县仍以传统农业为主。根据《肥西县志》记载,当时全县耕地面积达到12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超过50万吨。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肥西农业开始发生深刻变革。

到2005年,肥西县的农业产业结构已经明显优化。通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全县先后建立了1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地方志》数据显示,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较1986年增长了6倍。

二、工业崛起:从零星作坊到产业集聚的跨越

1986年的肥西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肥西县志》记载,当时全县工业企业不足100家,工业总产值仅1.2亿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肥西开始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根据《地方志》统计,到2005年,肥西县已经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城镇建设:从传统县城到魅力新城的转变

1986年的肥西县城,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肥西县志》记载,当时的县城以老城区为主,道路狭窄,建筑低矮。在”城镇化”战略推动下,肥西加快推进城镇建设。

2005年的肥西县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地方志》数据,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5%。新城区规划科学,功能完善,展现出现代化城市的气质。

四、民生改善:从温饱不足到小康生活的跨越

1986年的肥西县,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肥西县志》记载,当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000元。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到2005年,肥西县居民生活迈入了新阶段。《地方志》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000元。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作为《肥西县志》重要记载的历史时期,1986-2005年的二十年,是肥西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查阅《地方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肥西在农业、工业、城镇建设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这段宝贵的发展历程,为肥西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肥西县志1986至2005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