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南海之滨,海南省的怀抱中,有一个名为保亭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丰富的历史沉积,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今天,让我们一同翻开《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志》,探寻这片神奇土地的过往与今朝。
一、秀美保亭,风情万种
保亭,一个名字中蕴含着自然之美与民族风情的城市。它位于海南岛的中部,东临琼海,西接三亚,北靠五指山。这里的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高,是海南省的生态旅游胜地。
二、县志中的历史脉络
翻阅《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志》,仿佛打开了时间的闸门,让我们得以窥见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县志详细记录了从古至今,保亭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变迁。
1. 古代保亭
早在秦汉时期,保亭就是海南岛上的重要部族居住地。古称“宝停”,意为宝地停留。据县志记载,这里的黎族、苗族先民以渔猎为生,与自然和谐共处,创造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2. 近现代保亭
近现代,保亭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终于在1987年设立为黎族苗族自治县,开启了一段新的历史篇章。
三、地方志中的民族风情
保亭,一个以黎族和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在地方志中有着丰富的记载。
1. 黎族文化
黎族文化是保亭的一张名片。县志中描述了黎族传统的“三月三”节日、黎锦、黎族舞蹈等民族文化。这些文化瑰宝在保亭得以传承和发扬,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2. 苗族文化
与黎族文化交相辉映的是苗族文化。苗族的银饰、苗绣、苗族山歌等都是保亭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在这里,苗族与黎族和谐共处,共同编织出了保亭的多元文化景象。
四、走向未来的保亭
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大,保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亭正致力于发展旅游业,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志不仅是一部历史书籍,更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保亭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海宾朋,共赏这片神奇土地的斑斓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