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50次阅读
没有评论

岭南古邑饶平的文化根脉

位于广东省东部的饶平县,北倚武夷余脉,南临南海,自古便是闽粤交界的商贸重镇。自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置县以来,这片土地孕育了独特的潮客文化,而记载其千年沧桑的载体,正是历代编纂的地方志县志。这些典籍如同时光的切片,将城池变迁、风土人情凝练于字里行间。

明清县志中的历史镜像

现存最早的《饶平县志》可追溯至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该版本详细记录了县境疆域、赋税制度与军事卫所布局,其中关于柘林港海上贸易的记载,印证了明代潮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重修版增补了清初迁界事件对沿海村落的影响,而乾隆年间编修的版本则系统梳理了书院兴学与宗族谱系,成为研究潮汕文化源流的核心文献。这些古籍的影印本已通过数字化工程实现县志下载,为学术研究提供便利。

民国方志转型与抢救性整理

民国时期,饶平地方志编纂呈现新气象。1933年编撰的《饶平新志稿》首次引入现代测绘技术,绘制出精确的县域地图,并增设“实业”“教育”专章,记载了潮汕铁路支线规划与陶瓷产业革新。抗战期间散佚的手稿残卷,经1980年代文史工作者辑录成《饶平民国史料丛编》,其中收录的侨批档案与抗日救亡运动实录,填补了官方志书的空白。目前该丛书已纳入地方志下载资源库,供公众在线查阅。

新中国方志体系的完善

1959年启动的新中国首轮修志工程中,《饶平县志(1949-1959)》以油印本形式内部刊行,重点记载土地改革与海岸带垦殖数据。改革开放后,1985版县志增设“经济特区试验”章节,详述三百门港开发历程。2012年出版的《饶平县通志》突破传统体例,专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卷,将潮剧、铁枝木偶、嵌瓷技艺等124个项目载入史册。这些新版志书在各大图书馆可实现纸质与电子版同步查阅。

民间文史与数字方志的共生

在官方修志之外,《饶平文史》《柘林湾记忆》等民间编纂的文史资料,以口述史形式保存了潮汕歌册、盐田契约等珍贵细节。2020年上线的“饶平数字方志馆”整合了明清至当代的23种县志与56部乡镇志,用户不仅能进行地方志下载,还能通过地名检索功能,追溯村落沿革与姓氏迁徙轨迹。这种“官修民补”的史料保存模式,使《饶平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成为立体呈现地方文明的基因库。

饶平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