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箐山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35次阅读
没有评论

大箐山县:林海雪原中的历史之城

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的大箐山县,因境内大箐山得名,地处小兴安岭南麓,森林覆盖率超过90%,素有“红松故乡”之称。这座边陲小城不仅以生态资源闻名,更因保存完整的地方志文献而成为研究东北边疆历史的重要窗口。

历史沿革与早期地方志

大箐山县的建制可追溯至清末,1908年设县之初,地方官员便着手编纂《大箐山志略》,记录当地山川、物产与早期移民垦荒史。这份手抄本虽未正式刊印,但作为最早的县志雏形,现存于黑龙江省档案馆,成为研究清代东北边疆治理的珍贵史料。1932年伪满洲国时期,日伪政权曾组织修订《大箐山区域调查录》,内容侧重林业资源与军事地理,其政治倾向性明显,但客观上保留了当时的人口与产业数据。

新中国成立后的县志编纂

1959年,大箐山县启动首部系统性县志编修工程。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编纂工作一度中断,直至1985年才正式出版《大箐山县志(1985版)》。该志设16卷,涵盖地理、经济、民俗等门类,特别设立“抗联斗争”专章,详述赵尚志部在小兴安岭的游击战史。书中收录的27幅手绘地图与83张历史照片,为研究东北林区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可视化依据。目前,该版县志下载资源已在伊春市数字方志馆开放,方便学者远程查阅。

改革开放与地方志创新

2003年启动的《大箐山县志(2003-2010)》编纂,首次引入数字化技术。编纂团队利用GIS系统绘制三维地貌图,对森林蓄积量、野生动植物种群进行动态监测录入。2015年出版的《大箐山年鉴》增设“生态经济试验区”专栏,记录停伐政策下的产业转型案例。这些新式地方志下载量累计突破2万次,成为林业院校教学研究的热门资料。

特色文史资料的整理与传播

除官方县志外,民间文史工作者的贡献同样重要。2018年汇编的《大箐山林业口述史》收录97位老伐木工的访谈实录,以个人记忆还原“木材黄金时代”的生产场景。县档案馆近年推出的《冰雪文化辑要》,系统整理鄂伦春族冬猎习俗与冰灯制作技艺,其中关于“树皮船冰上运输”的记载,填补了北方少数民族冬季生存技术的文献空白。

大箐山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的完整性和延续性,使其成为观察中国边疆城镇发展的微观样本。从清末手抄本到数字年鉴,这些文献不仅记录着城市的变迁轨迹,更为生态保护与历史传承提供了实证支撑。随着更多县志下载平台的建成,这座林海小城的记忆正以新的方式延续。

大箐山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