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11次阅读
没有评论

陇上明珠的方志传承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交界,是陇东黄土高原与西秦岭山地的过渡地带。自1953年成立自治县以来,这里便以回族为主体,融合汉族、东乡族等多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节点,张家川不仅承载着商贸往来的历史记忆,更通过历代编纂的地方志县志,留存了千年文明的脉络。

历史脉络中的地方志编纂

张家川的方志传统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据现存文献记载,清代《秦州直隶州志》中已有对张家川地区的详细记载,涵盖地理、物产、民俗等内容。民国时期,当地学者编纂的手抄本《张家川乡土志》虽未正式刊印,但记录了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成为研究近代民族关系的重要资料。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首部系统性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概况》问世,开启了现代县志编纂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后的系统整理

1980年代,全国启动首轮修志工程,张家川于1995年正式出版首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志》。该志书共28编,120万字,详细梳理了从先秦至1990年的自然、经济、文化发展历程,尤其突出民族政策与宗教和谐的主题。2010年后,第二轮修志工作启动,2020年新版县志增加了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等新时代内容,并首次引入数字化地图与影像资料,实现了传统方志形式的创新突破。

文史资料与地方志的互补

除官方编纂的地方志外,民间文史资料同样丰富。县政协主编的《张家川文史》系列丛书已出版18辑,收录了民间碑刻、口述史、家族谱牒等珍贵素材。例如第四辑中收录的《南川礼拜寺碑记》,为研究清代伊斯兰教传播提供了实物佐证。这些资料与官方志书互为补充,形成了立体化的历史记忆库。近年来,甘肃省图书馆开通了县志下载服务,1995年版《张家川县志》电子版已向公众开放,方便学者进行对比研究。

数字化时代的方志传承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张家川的地方志下载与传播方式发生变革。县档案馆将清代地契、民国户籍档案等数字化后,接入“全国方志资源共享平台”,用户可在线检索1912-1949年的《张家川地区志》手稿影印件。此外,当地文化部门联合高校开发的“方志GIS系统”,将历史地名、古道走向与现代地理坐标叠加,直观展现了丝绸之路支线的变迁。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从竹简手抄到云端共享,这些文献既守护着黄土高原上的集体记忆,也为新时代的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扎实的根基。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