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12次阅读
没有评论

梁平:方志中的川东记忆

位于重庆市东北部的梁平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与四川盆地过渡带,自古为巴蜀文化交汇地。其建置可追溯至西魏时期,明清时期因“梁山灯戏”“竹帘工艺”闻名,近代以来成为川东重要商贸节点。千年历史沉淀下,这座城市的记忆被系统收录于各类县志地方志中,形成独特的文献谱系。

历史沿革与早期方志

梁平方志编纂始于明代。据《四川通志》记载,嘉靖年间首部《梁山县志》问世,详细记载县域山川、赋税与民俗,惜原版已佚,仅存序文收录于清代志书。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知县鲁庆主持重修《梁山县志》,增设“物产考”“兵防志”等门类,现存木刻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光绪二十年(1894年)续修版本新增“实业”“邮政”等内容,反映晚清社会变迁,成为研究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地方志资料。

民国续修与专题史料

民国时期,梁平方志编纂转向专题化。1932年编印的《梁山縣志稿》首次采用现代测绘技术绘制县域地图,并收录珍贵照片。抗战期间编撰的《梁山抗战史料辑要》,记录川军出征、后方物资调配等史实,现存重庆市档案馆。此外,《梁平姓氏族谱考》《巴渝竹枝词·梁山篇》等民间文献,补充了县志中未载的家族迁徙与口头文化。

新中国方志体系化建设

1959年,梁平启动新中国成立后首轮修志,编纂油印本《梁平县简志》,侧重农业生产与合作社运动。1985年出版的《梁平县志》是首部现代体例方志,设28卷涵盖地理、经济、文化等领域,其中“非遗卷”首次系统整理梁山灯戏、癞子锣鼓等艺术形式。2010年修订版增补三峡移民、城乡统筹等内容,并附电子版供县志下载,实现传统载体向数字化突破。

文史资料与数字化传播

除官方志书,梁平文史委组织编撰的《梁平文史选辑》《川东盐道考》等23辑专题史料,弥补了地方志对工商业史的记述空白。近年“数字方志馆”项目上线,提供1912年《梁山縣地理志》、1953年《梁平土壤普查报告》等稀见文献的地方志下载服务。民间团体亦参与口述史采集,出版《梁平老城门故事集》,形成“官修”与“民记”互补的立体记忆库。

梁平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的丰富性,使其成为解码巴渝文化的重要钥匙。从木刻线装书到云端数据库,这些文献不仅是历史载体,更构筑起城市精神传承的基石。

梁平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