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3,27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凌源市:辽西走廊的历史印记

凌源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处冀蒙辽三省交界,自古为塞外要冲。大凌河穿城而过,孕育了红山文化遗存与战国燕长城遗址,赋予了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文献记载中的“塔子沟厅”“建昌县”前身,凌源的地方记忆被完整保存在历代编纂的地方志县志中。

历史沿革与早期文献

凌源建制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设立的塔子沟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编纂的《塔子沟厅志》是现存最早的官方方志,记录了辖境山川、田赋与民俗,其中对蒙古王公辖地与汉民垦殖区划的考据尤为详实。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凌源升县后启动首部《凌源县志》编纂,但因战乱未能刊行,仅存手抄本残卷藏于辽宁省图书馆。这些早期文献为研究清代边疆治理提供了珍贵史料。

明清至民国的方志编纂体系

民国二十年(1931年),凌源县政府系统修订《凌源县志》,采用纲目体例,增设“矿产”“工商”等新目,首次收录大城子煤矿与凌源地毯作坊的产业数据。该版本现存12卷,包含手绘《凌源县全图》与《古迹摄影集》,现已成为研究民国辽西经济的重要参考。此外,《热河省志》中涉及凌源的“风土志”“兵事志”章节,亦被后世学者视为补充性地方志资料。

当代地方志的整理与数字化

1985年启动的新编《凌源县志》历时八年完成,采用章节体例,增设“环境保护”“广播电视”等现代条目,并附录1949-1990年经济统计表。2012年出版的《凌源市志(1991-2005)》引入口述史与田野调查,收录了凌钢集团改制、牛河梁遗址申遗等重大事件。为便于学术研究,凌源档案馆已开放部分县志下载服务,其中民国版《凌源县志》影印本与1993年版县志PDF文件可通过官网获取。

地方志的现实意义与公众参与

近年来,凌源市启动“乡土记忆工程”,整理民间收藏的《大凌河水利碑刻拓片集》《凌源方言考》等非官方文史资料,并汇编成《凌源地域文化丛书》。2021年,市图书馆推出“数字方志馆”,提供清代至当代的地方志下载服务,累计访问量突破10万次。民间学者亦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凌源老照片考据》《消失的胡同》等专题文章,形成官方与民间互补的方志传承体系。

《凌源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不仅构建了跨越三百年的文献链条,更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历史走出馆藏。从羊皮卷手抄本到云端数据库,这些方志如同大凌河的支流,持续滋养着城市的集体记忆与文化根系。

凌源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