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9次阅读
没有评论

大新县:桂西南的方志记忆之城

位于广西西南部的大新县,坐落在喀斯特峰林与明江河谷之间,是壮族文化的重要承载地。这座边陲小城自唐代置县以来,历经土司治理、边防要塞、商贸枢纽等角色变迁,其历史文脉被系统记录于历代编纂的地方志县志之中,成为研究桂西南社会发展的珍贵史料库。

历史脉络中的方志编纂

大新县的方志编纂始于明清时期。明代《太平府志》首载其辖境风土,清代《归顺州志》则详述改土归流后的行政沿革。光绪年间,地方文士合力编修《养利州志》(养利州为今大新县前身),首次以独立县志形式记录辖域内田赋、兵防、物产等数据。这份手抄孤本现存于广西图书馆古籍部,2016年大新县档案馆启动的地方志下载工程中,已将其高清扫描版纳入数字资源库。

民国至新中国的方志转型

1933年,国民政府推行新县制,养利、万承、雷平三县合并为大新县。1947年编印的《大新县概况》突破传统体例,增设“实业教育”“抗日纪事”等章节,现可通过省级档案馆的县志下载平台获取影印文件。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首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大新县志(初稿)》完成,着重记载土地改革与边疆建设,其油印本被多地民族研究所收藏。

改革开放后的方志体系完善

1984年启动的第二轮修志历时八年,1992年版《大新县志》采用“事以类聚”的现代编纂法,增设“边贸经济”“锰矿开发”等特色篇目,总字数达120万字。该版县志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收录,并在全国地方志下载网站提供电子版查询。同期编纂的《大新县教育志》《大新县水利电力志》等18部行业志,构成覆盖全域的专题文献网络。

数字时代的方志文化传承

2017年,大新县建成方志文化云平台,整合明清手稿、民国报刊、当代志书等资源共计2.3T数字化档案。平台不仅支持县志下载与在线检索,更运用GIS技术复原古龙州商道三维地图。2021年出版的《大新县脱贫攻坚志》创新采用“图文声像”四维记录模式,其电子版上线首周地方志下载量突破5000次,成为研究边疆脱贫的重要案例库。

大新县地方志与县志版本考述揭示,从竹纸墨香到比特洪流,这座边城用方志书写着穿越千年的生存智慧。当游客在德天瀑布畔翻开手机里的电子县志,喀斯特山崖与数字代码正共同守护着壮乡的历史基因。

大新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