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16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丝路古邑永昌

永昌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扼守丝绸之路咽喉。自西汉置县以来,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原与西域的文明交融,明长城遗址与骊靬古城述说着两千年的烽烟往事。作为河西文化的重要载体,历代编纂的地方志县志成为解码永昌历史的关键密钥。

明清方志中的城池记忆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首部《永昌卫志》问世,以军事卫所视角记载了边关屯田、驿道烽燧等细节,其中对祁连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的生态描述尤为珍贵。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永昌县志》采用“八景十图”体例,手绘城池图清晰标注文庙、钟鼓楼等22处地标,现存孤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光绪八年(1882年)重修版增补了同治回乱后的重建史料,详录受损建筑的修复工料清单,为研究晚清边疆治理提供了原始数据。

百年续修与多元史料

1936年编纂的《永昌县新志稿》突破传统范式,增设《物产志》系统梳理羊肠衣、发菜等特产的外销数据,印证了民国时期西北商贸网络的活跃度。1985年启动的新编《永昌县志》历时九载完成,采用章节体结构,工业卷收录镍都金昌建设对永昌农业人口转移的量化分析。配套出版的《永昌史话》《骊靬探秘》等文史资料,通过口述史还原了1958年引硫入金水利工程等重大事件。

数字方志库的当代构建

永昌县档案馆联合高校开展的方志数字化工程,已完成18部古籍方志的高清扫描。在“陇史云”平台开放县志下载服务,其中清乾隆《永昌县志》PDF版本实现全文检索功能,年下载量突破2万次。民间学者整理的《永昌碑刻集录》通过地方志下载渠道传播,补录了散见于红山窑镇的23通明清界碑铭文。

方志群书里的文化基因

从羊皮地图到数字档案,永昌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构成了一部立体的边疆开发史。现存最早的万历卫志残卷与最新《永昌扶贫志》形成时空对话,既记载了骆驼客商队的消失,也定格了光伏产业园的崛起。这些层层累积的文本,恰如祁连山的岩层剖面,让每个时代的精神胎记变得清晰可触。

永昌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