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4,474次阅读
没有评论

珠江口的文化明珠——中山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原名香山,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更名为中山。这座城市既是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作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发祥地之一,中山的历史记载通过地方志县志代代相传,形成独特的文献体系。

明清方志奠定历史根基

中山的方志编纂可追溯至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香山县志》作为现存最早的县志,详细记载了海防、盐业与对外贸易情况,成为研究澳门历史的重要佐证。清代历经五次修志,尤以乾隆十六年(1751年)黄佐编纂的八卷本最具学术价值,其首创的“舆图卷”采用测绘技术绘制县域地图,开创岭南方志的科学记录先河。这些古籍现藏于中山市档案馆,部分影印版已实现地方志下载服务。

民国方志的转型与突破

1920年代,中山成为全国首个实施“模范县”治理的地区,带动了方志编纂革新。1937年出版的《中山县志稿》首次设立“华侨志”专章,系统记录海外侨胞对家乡建设的贡献。该志突破传统体例,新增照片插图与统计数据,现存民国版本被列为国家珍贵古籍。近年来,中山图书馆推出县志下载专题库,公众可在线查阅这批珍贵文献的高清扫描件。

新中国方志体系化建设

1980年启动的《中山市志》编纂工程历时十二年完成,全志设38卷,涵盖经济特区发展、乡镇企业崛起等时代特色内容。2012年出版的续修版增设“港澳与中山互动”等新篇目,电子版同步登陆“广东数字方志馆”,提供地方志下载服务。此外,《中山镇街志丛书》覆盖全部24个镇街,其中小榄镇志单册字数达120万,深度还原菊花会、五金产业等地域文化符号。

文史资料与专题研究

除传统志书外,中山文史系统整理了大量专题文献。《中山侨刊》(1957年创刊)收录三千余篇华侨家书,被学界誉为“民间史记”。《孙中山研究史料汇编》则汇集海内外档案,其中1912年孙中山回乡演讲实录手稿属国内孤本。这些资料与县志形成互补,在中山纪念图书馆“香山文献平台”可实现全文县志下载及跨库检索。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中山通过持续整理中山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构建起从明代方志到当代数据库的完整记忆链。这批文献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基因图谱”,更为湾区文化协同发展提供了历史注脚。

中山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