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4,901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一座城的记忆:走进来宾市方志文化

位于广西中部的来宾市,是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这里聚居着壮、汉、瑶等多个民族,自秦代纳入象郡管辖以来,两千余年的历史在红水河畔沉淀。作为2002年新设立的地级市,其前身可追溯至汉代潭中县,明清时期分属柳州府、思恩府,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地方文献具有多元交融的特征。

方志编纂的千年脉络

来宾市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可追溯至明代嘉靖年间《象州志》,这部由知州李乔木主持修纂的志书,详细记载了当时象州(今象州县)的山川地貌与土司制度。清代乾隆年间,《武宣县志》首创"舆图、建置、食货、学校、武备"五纲体例,其中收录的八仙天池传说成为后世研究壮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素材。这些珍贵古籍在民国时期经学者黄诚沅整理,形成《迁江县志》手抄本,现藏于广西图书馆。

近现代方志的转型与突破

1949年后,来宾地区启动系统性修志工程。1985年出版的《来宾县志》采用"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新五大门类,增设"甘蔗种植""锰矿开发"等特色章节。2005年启动的《来宾市志》编纂历时八年,首次设立"红水河梯级电站建设"专篇,收录了岩滩、大藤峡等水利工程的移民安置史料。为便于学术研究,广西数字方志馆开通了县志下载服务,其中《忻城莫氏土司档案》电子版下载量已突破3万次。

民间记忆的抢救性整理

除官方修志外,当地文史部门自1980年代起组织编撰《来宾文史》系列。这套已出版34辑的丛书收录了抗战时期昆仑关战役的支前民夫口述、壮族师公戏手抄本等珍贵资料。2017年启动的"古碑文拓印工程"抢救了137通明清碑刻,其中乾隆四十年《严禁苛派碑》揭开了清代土司赋税制度的冰山一角。这些地方志下载资源通过"方志来宾"微信公众号向公众开放,实现了古籍文献的活化利用。

方志文化的当代传承

在数字化浪潮中,来宾市建成广西首个方志主题数字体验馆。通过三维建模技术,游客可虚拟翻阅光绪版《武宣县志》中的古城全景图,或是查看民国《迁江县志》记载的壮锦纺织工艺动态复原。市档案馆联合高校开发的"方志语义检索系统",能自动识别古籍中的壮语地名转译问题。这种创新让《来宾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真正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既守护着城市的历史基因,又为当代发展提供智慧滋养。

从竹简绢帛到数字云端,来宾的方志文化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当我们在档案馆轻点鼠标完成县志下载,翻阅的不仅是泛黄的纸页,更是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现代表达。这座年轻又古老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方式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志书"。

来宾市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