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3,297次阅读
没有评论

黔中秘境: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坐落在苗岭山脉腹地,境内喀斯特地貌与梯田景观交织,苗族、布依族占总人口60%以上。这片土地自明代设“归化厅”始载于史册,1942年正式建县,1966年因民族自治政策更名为现名。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多民族文化,为地方文献编纂提供了丰富素材。

明清至民国的方志雏形

紫云最早的系统性地域记载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归化厅志》,该志以手抄本形式留存,记录了土司制度、屯田政策及民族风俗。光绪末年编纂的《安顺府志》中,设有独立章节详述归化厅(今紫云)的物产与驿站体系。民国时期,地方学者整理《紫云县乡土志》,采用“图表结合”的创新体例,收录了苗族跳花节、布依族铜鼓文化等珍贵内容。这些早期地方志虽未完整传世,但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关键线索。

新中国以来的系统性编纂

1984年启动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编纂工程,历时七年完成,成为首部完整记录县域通史的县志。该志采用“民族专篇”体例,单列“民族迁徙”“语言谱系”章节,并附有苗族古歌、布依族摩经的原始文字记录。2006年修订版增补了格凸河景区开发、麻山地区扶贫攻坚等内容,配套出版《紫云县旧志考略》,辑录散佚的明清方志残卷。2019年推出的数字化版本,在“贵州省数字方志馆”开通县志下载服务,实现古籍文献的云端共享。

民族专题与文史挖掘

县政协文史委编撰的《紫云民族志》系列,聚焦苗族“亚鲁王”史诗、布依族蜡染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麻山地区苗族社会调查》采用人类学田野工作法,整理出23个村寨的家族口述史。民间团体“紫云民族文化研究会”推出的《地方志拾遗》,收录了1950年代民族语言调查手稿、清代地契文书等珍稀档案。这些文史资料与官方地方志形成互补,构建起立体化的地域文化数据库。

数字时代的方志传播

为推进文献资源共享,紫云县档案馆联合高校建成“民族方志文献平台”,提供《归化厅志影印本》《紫云县志(1991版)》等地方志下载服务。平台特别设置“方言语音库”,可在线收听苗族西部方言、布依族第三土语的原始录音。2022年,“方志故事”短视频项目通过还原明清屯堡地图、演示苗族历法计算,让尘封的县志内容焕发新生。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不仅是文字记载的集合,更是一部镌刻着山地文明基因的立体史诗。从泛黄的手抄本到云端数据库,这些文献如同格凸河的暗河体系,在岁月中默默奔流,滋养着当代人对这片土地的理解与敬畏。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