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55次阅读
没有评论

秦岭腹地的千年山城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隶属陕西省商洛市,素有“秦楚咽喉”之称。自汉代置县以来,这片群山环绕之地便以农耕与商贸为基,孕育出独特的山地文化。作为连接关中与荆楚的重要节点,镇安的历史脉络深藏于历代编纂的地方志县志中,成为研究陕南人文地理的珍贵载体。

明清县志的奠基与传承

镇安现存最早的县志可追溯至明万历年间,由知县李本固主持编纂,记载了明代县治迁徙、人口田赋等关键史料。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知县聂焘主持重修《镇安县志》,增设“物产”“风俗”条目,详细记录当地桐油、漆树等经济作物分布,以及“踏歌节”“社火戏”等民俗活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版县志则引入测绘地图,标注七里峡、木王山等地理标识,成为近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参照。这些古籍现存于陕西省图书馆,部分章节已实现县志下载数字化服务。

民国方志的变革与突破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镇安首部系统化地方志《镇安县乡土志》刊行,编纂者采用章节体例,打破传统纲目框架。该志特别增设“革命纪略”,记录红二十五军在此建立鄂豫陕根据地的历程,并附有手绘红军行军路线图。1941年编印的《镇安经济调查》虽非严格意义上的方志,但其对矿产储量、手工业规模的统计分析,为后世提供了抗战时期县域经济的一手资料。此类文献现藏于镇安县档案馆,部分内容可通过地方志下载平台获取电子副本。

新中国修志工程与成果

1985年启动的新编《镇安县志》历时八年完成,全书设28编132章,首次采用“环境保护”独立成篇,收录月河钨矿开发与生态治理案例。2012年出版的续修版县志引入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三维地形模型,并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章,将镇安渔鼓、汉调二黄等27项民间艺术纳入保护名录。与之配套的《镇安年鉴》自2003年起逐年发行,形成动态更新的地情数据库。这些新版县志可通过政务网“数字方志”栏目实现全文县志下载

民间文史资料的抢救性整理

除官方修志外,《镇安文史资料》系列丛书自1986年刊发至今,已收录口述史稿件400余篇。其中《米粮川记忆》专辑通过87位老人的回忆,还原清代至民国时期秦岭古盐道的商帮活动;《云盖寺古镇考》结合碑刻拓片与族谱,厘清这座唐代寺院镇的形成脉络。2020年启动的“镇安记忆工程”将散落民间的契约文书、地契房契数字化,建成包含2.3万件电子档案的地方志下载资源库。

镇安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完整呈现了这座山地小城的文明演进轨迹。从竹简墨书到云端数据库,历代编纂者用文字丈量着秦岭深处的历史纵深,让跨越千年的山风始终带着墨香。

镇安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