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古城的人文记忆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这座以回族为主体民族的县城,承载着元代安西王治所、明代韦州卫戍边的历史印记,其地方文献的编纂史更如一条蜿蜒长河,串联起六百年的人文脉络。
方志编纂的百年传承
同心县的地方志编纂始于明清时期,清光绪年间《平远县志》作为县域内首部系统性地方志,详细记载了当地山川形胜与民族交融史。这部古籍现存残卷12册,其中关于元代豫王城遗址、明代韦州城防体系的记述,成为研究西北边塞史的重要佐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编修的《豫旺县志》,首次采用现代测绘技术标注县域边界,其手绘舆图现存宁夏图书馆特藏室,该志书在2018年完成影印复刻后,已纳入县志下载资源库供学界研究。
新时代的方志工程
1985年启动的新编《同心县志》,历时八载完成百万字巨著。这部志书创新性地设立《回族专章》,系统梳理了元明清三代回族移民史,收录清末民初清真寺碑刻拓片47帧。2010年启动的数字化工程,将历代县志文献转化为PDF、EPUB格式,通过宁夏数字方志馆平台实现地方志下载服务,其中民国《预旺县采访录》孤本高清扫描件点击量已超2.3万次。
文史资料的多元呈现
除了传统志书,同心县政协编纂的《同心文史》系列独具特色。该丛书自1987年至今出版23辑,侧重收录口述史与民间文献,第三辑《西征记忆》收录红军在同心建立首个回族自治政权时的会议记录手稿,第七辑《驼道春秋》整理清末民初21家驼队的行程日志,这些鲜活的民间记忆与官方地方志形成互补,共同构建起立体化的历史认知体系。
数字时代的方志传播
2021年上线的"同心方志云"平台,整合了从康熙《陕西通志·平远堡》到2020版《同心年鉴》的137种数字资源。该平台开创性地采用GIS技术,将古籍中的地名、驿站轨迹与卫星地图叠加呈现,用户既能在线浏览明代军屯分布图,也可免费县志下载高清文献。特别设立的"方志故事会"专栏,通过动画还原清同治年间金积堡战役场景,让尘封的地方志下载资源焕发新生机。
同心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项目历时四十余载,累计整理纸质文献286卷、数字化古籍47万页,这座丝路古城用墨香与字节,在黄土地上书写着永不褪色的文明密码。从羊皮卷到云存储,从翰林院到数据库,方志工作者们正以创新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文化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