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10次阅读
没有评论

千年古邑通江县的文史脉络

位于四川东北部的通江县,北依米仓山,南接巴中腹地,自古便是秦巴文化交融之地。这座始建于西魏时期的古城,因通江河水系贯穿全境而得名,唐宋时已形成完备的行政体系,明清时期更成为川陕物资集散重镇。两千余年的历史积淀,使其地方文献编纂传统尤为深厚,现存的地方志县志体系完整度在川东北地区首屈一指。

明清县志中的城池记忆

通江现存最早的县志可追溯至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刻本,该志详细记载了县域内二十八处关隘与七座古寨的军事布局。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通江县志》首创“物产志”独立篇章,系统收录银耳、黑木耳等地方特产,其中关于银耳人工栽培技术的记载比现代文献早两个世纪。同治十一年(1872年)增补版增设“金石录”,收录了现藏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的宋代摩崖石刻拓片资料,为研究古代川北佛教传播提供了关键证据。

民国至当代的方志体系革新

1932年铅印本《通江县志稿》首次引入测绘地图,以等高线标注海拔八百米以上的空山盆地地形。1986年启动的新编地方志工程,历时八载完成《通江县志(1911-1985)》,该志单设“川陕苏区”专卷,收录三百余件红军石刻标语原始档案。2012年出版的《通江县志(1986-2005)》新增“生态保护”章节,完整记录了诺水河溶洞群的地质勘探数据,该志电子版已开放县志下载服务,访问量突破十万次。

乡镇志与专题史料的抢救性整理

在县域总志之外,《永安乡志》《洪口场镇志》等23部乡镇志构成微观史料网络。其中1984年编印的《毛浴镇志》保存了明代水码头税票实物照片,证实了该镇作为州河航运枢纽的历史地位。县档案馆近年推出的地方志下载平台,特别上线了《通江银耳发展史》《赤化全川——川陕苏区文献集》等专题史料,其中1934年版《红军医院药材清单》手稿的数字化版本,为研究苏区医疗史提供了独家资料。

数字技术赋能方志传承

通江县方志办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将光绪版《通江县志》记载的古城墙立体复原,观众可通过VR设备直观感受清代城防体系。2023年上线的“方志通江”数据库,整合了从万历县志到当代续修本的全部地方志资源,支持关键词检索与县志下载功能,其中馆藏的孤本《文庙祭祀乐谱》高清扫描件,让湮没百年的儒家礼乐得以重现。

作为巴文化活态传承的标本,通江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不仅构建了时间跨度超四百年的文献谱系,更通过数字化手段使这些承载城市记忆的典籍突破时空限制。从石刻碑文到虚拟展馆,从线装刻本到云端数据库,这座古城正在用科技重新诠释“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的千年古训。

通江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

几千本免费县志:🔗点击下载免费县志🔗

出售全国各地县志、地方志、地名志等文史资料,包含明清、民国和当代多个版本

一本10元、二本18元、三本25元

四本30元、五本35元、六本40元

七本45元、八本50元、九本55元

十本60元,别的书籍可以代找!

点击复制微信加我,说你需要哪里的志书,我先截图给你看,你选好数量后发红包给我,我用微信或百度网盘发文件给你!

另外,代找任意书籍,5元一本!

评论(没有评论)